发布时间:2022-2-20 分类: 行业资讯
苏宁绝对是一个不同类型的国内电子商务。
2019年拿下万达百货所有门店,9月完成中国, 家乐福的份额交付后,2019年苏宁转型姿态充满自豪。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苏宁两年来首次出现亏损,一季度净利润为-5.51亿元。在本季度的财务报告中,苏宁强调了疫情期间依靠门店互联网运营、发展家居业务、开展线下门店配送等扭转门店业务不景气的措施。
苏宁线下配送依托苏宁自有物流体系,1990年开始建设,早期主要负责苏宁家电配送。15年,苏宁物流集团成立,物流云对外开放。
在苏宁的商业体系中,疫情期间,当地的生活服务措施,自有物流能否带动苏宁在一直与他人竞争的家政服务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及送货上门在苏宁?整体商业结构中的地位如何
苏宁“家园经济”的覆盖面和物流支撑都有增长空间
2019年初,苏宁成立了家电集团、消费电子集团、快消集团、时尚百货集团和国际集团。苏宁试图跳出3C家电,新成立的快消集团管理线上超市、苏宁店、苏鲜生、红孩子的商品运营管理,专注于采购和招商。
转型后,苏宁竞争对手开始从国美向京东、阿里演进,线下门店以苏宁店为核心,遵循“商品服务”策略,包括基于社区门店的本地生活服务,如家电维修、家政保洁、收发快递,甚至二手房交易、日常产品配送等。
2020Q1财务报告显示,第一季度收入为578.39亿元,同比下降7.07%,归母净利润为-5.5亿元,-505.45%。疫情的影响非常明显。
紧跟潮流,讲述“智慧零售”“无界零售”故事的苏宁,在疫情期间专注于“30分钟到达”“1小时到达”即时配送和“半日达”服务。财务报告显示,门店推单同比增长194.84%;此外,快消日用百货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67.99%。
疫情期间,当地生活领域的苏宁家庭服务和快消产品的转型尤为突出。家乐福的家政服务增长了3.5倍,苏宁的食品市场增长了5倍多,苏宁的红孩子增长了10倍多。
苏宁送货上门主要通过“苏宁Seconda”实现,而苏宁Seconda是苏宁店的配套设置,以“自营众包”的模式运营。家乐福的快消产品和苏鲜生的生鲜由苏宁物流和田甜快递组成的配送团队承担。
部分采用众包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快递员,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整体配送效率。但2019年财务报告显示,物流成本同比增长39.9%,报告解释上升部分主要用于小商品的库存调配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目前苏宁物流的主力是自建的苏宁物流(B2C),另一个是2017年收购的田甜快递(全网快递)。与传统快递企业复杂的收发转送模式不同,苏宁物流ToC的物流体系与京东,相似,是从仓库到消费者的纽带。
在中国,以菜鸟、顺丰、京东,为代表的物流体系中,菜鸟的效率和速度是不可控的,顺丰是物流名片,但不是ea
众包物流模式的响应过程
在苏宁, 苏宁Seconda的配送系统中解决了社区家居配送问题,而依托苏宁物流自建的物流系统则解决了线上销售。
根据苏宁4月发布的2019年年报数据,2019年苏宁新增扩建物流基地13个,合肥, 重庆、南宁等20个城市物流仓储用地摘牌。截至12月31日,公司已在44个城市运营57个物流基地,18个物流基地正在建设和扩建中。
“家庭经济”的扩张带来了苏宁转型的“辐射效应”
在苏宁业务体系中,苏宁电商面向生活服务中心,以苏宁超市为主线上,苏鲜生超市、苏宁店、家乐福超市为主线下,最终实现全渠道覆盖。
苏宁在商品和家政服务方面在快消表现亮眼,但转型并不容易,这导致全身而退。其背后,整个业务结构向线下消费大趋势靠拢,使得苏宁的门店布局和营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这就是转型带来的“辐射效应”。
1.国美拥抱拼多多,苏宁可以沉沦
由于苏宁主要从事本地生活服务,“家居经济”的布局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苏宁本已单薄的现金流,因此,一些业务将被承包以支持另一项业务。
苏宁选择大肆关闭家电卖场的同时,也在下沉市场扩张零售云业务。
2019年3月31日至2020年3月31日,苏宁共关闭163家C家生活特产店和561家苏宁电商直营店。
压缩传统家电业务的目的很明显。但在如此大量的资源处置下,苏宁固定资产投资仍在稳步上升,其中物流仓库建设成本是一大项,其目的主要是支持零售云、苏宁的社区居家配送业务在下沉市场。
这也意味着苏门自身线上门店的扩张不会激进,线下门店的规模效应是一项长期投资的慢活。生鲜电商有盒马,超市有大润发和永辉百果园是苏宁的主要竞争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苏宁快速消化家乐福社区获得的支持能力非常重要。
下沉市场中,国美拼多多觊觎电器苏宁份额,苏宁率先通过零售云继续下沉本季度财报显示,苏宁零售云新增加盟店466家苏宁似乎从零售商变成了零售服务商。
2.以家电起家的苏宁,不再严重依赖家电?
财报显示,一季度,苏宁百货、母婴护理、生鲜食品等商品在快消的销售额快速增长,快消百货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67.99%。
鉴于疫情期间整个线下经济停滞,依赖线下的黑白家电销量不容乐观。然而,苏宁越来越抹去了3C家电的地位,开始严重依赖快消百货公司的产品。
在2019年苏宁整体收入结构中,日本百货的单一品类排名第二。从苏宁,的收入结构来看,快消的转型效果显著。
苏宁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收入结构,来自2019年年报
但从苏宁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来看,苏宁强调快消和本地生活,背后是已经稳住线下家电的基本盘。奥维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线下渠道以苏宁、国美,为首,2018年排名第三的五星,2019年被京东投资12.7亿元。
在苏宁逐渐向本土生活过渡的过程中,京东将触角伸向了线下家电领域,双方各有千秋。
根本原因是本地生活服务品类下泛品牌效应突出,入局巨头试图垄断涉及生活服务等衍生领域的每一个环节,这也是苏宁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从物流能力到门店铺设,苏宁“家族式经营”仍有很大考验
疫情期间,人们对居家服务的迫切需求给了苏宁一个展示不被重视的居家服务的机会。
2020年一季度的短期亏损对苏宁来说并不是坏消息,相反,它印证了苏宁逐渐放下3C家电核心经营理念,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快消-like商品和社区居家服务的战略的正确性。
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同时,苏宁需要继续增加线下社区商店和物流仓储的容量。
“众包”配送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漏斗状的订单配送模式。从非专业经销商到苏宁自有配送资源的分步订单配送,旨在减轻自身配送体系的压力,降低成本,这意味着中非“众包”专业快递的效率将极大影响苏宁家居业务的用户体验
另一个方面是在苏宁开店目前苏宁小店覆盖的三公里社区属于和美团、京东同一标准根据极端数据显示,近90%的门到门配送需求来自一二线城市,渠道下沉尚未完成,这对苏宁线下门店提出了要求
目前苏宁面临的格局是“家业”后有追兵,沉入快消盒马前有拦截,每日新鲜、多多、大润发, 永辉、百果园都在争夺家业。
从盈利能力来看,2017~2019年是苏宁,快速扩张的三年,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了可怕的498%。
即便如此,这个阶段对苏宁转型来说也是痛苦的一年。2018年,苏宁通过资产处置、政府补贴和投资收益获得了约60亿的利润,其中阿里股票是主要的,18年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水货。
在2020财年,如果我们想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继续与现有巨头竞争,苏宁还将在门店覆盖和物流配送能力等多个方面面临巨大考验。
*本内容来源于《科技说明书》。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提取、复制或创建镜像。
文字| 顾旭光
来源|科技说明书(香菱0815)